感謝本站網友 Coje_He 的線索投遞!
本站 1 月 27 日消息,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引發人們的思考:究竟哪些人最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擁抱 AI?
許多人認為,精通技術、了解 AI 運作原理的人群無疑是 AI 最熱情的擁躉。然而,一項發表在《營銷學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上的最新研究卻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結論:對 AI 了解較少的人反而更樂于使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將這種接受傾向的差異稱為“低認知-高接受度”關聯。
本站注意到,這一關聯在不同的群體、環境乃至國家都得到了驗證。例如,研究人員分析了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Ipsos)涵蓋 27 個國家的數據,結果顯示,AI 平均認知度較低的國家,其民眾對 AI 的接受度反而高于 AI 認知度較高的國家。同樣,一項針對美國大學生的調查也發現,對 AI 了解較少的學生更傾向于使用 AI 來完成諸如學術作業之類的任務。
這項研究揭示了這一關聯背后的原因:AI 現在能夠執行我們過去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任務。當 AI 創作藝術品、撰寫感人至深的回應或演奏樂器時,它會給人一種近乎神奇的感覺 —— 仿佛它正在跨越進入人類的領域。
當然,AI 實際上并不具備人類的特質。聊天機器人可能會生成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回應,但它并不會感受到同理心。對 AI 擁有更多技術知識的人對此心知肚明,他們了解算法、訓練數據和計算模型是如何運作的。這使得這項技術不再神秘。
另一方面,對 AI 了解較少的人可能會將 AI 視為神奇和令人敬畏的事物。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神秘感使他們更樂于使用 AI 工具。
研究表明,“低認知-高接受度”關聯在使用與人類特質相關的 AI 工具時表現得最為明顯,例如提供情感支持或咨詢。而對于那些不會喚起類似人類特質感覺的任務,例如分析測試結果,這種模式則會發生反轉。AI 認知度較高的人更傾向于接受這些應用,因為他們更關注 AI 的效率,而不是“神奇”的特質。
有趣的是,即使對 AI 認知度較低的人更有可能認為 AI 能力較弱、不夠道德甚至有些可怕,但“低認知-高接受度”的關聯依然存在。他們對 AI 的開放態度似乎源于他們對 AI 所能做的事情的好奇和驚嘆,盡管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些潛在的缺點。
這給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挑戰。旨在提高 AI 認知水平的努力可能會因為使 AI 看起來不那么神奇而無意中降低人們使用 AI 的熱情。這在幫助人們理解人工智能和讓他們對采用人工智能保持開放態度之間創造了一個微妙的平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 AI 的潛力,企業、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把握這種平衡。